杂诗七首·其二
曹植〔两汉〕
转蓬离本根,飘飖随长风。
何意回飚举,吹我入云中。
高高上无极,天路安可穷。
类此游客子,捐躯远从戎。
毛褐不掩形,薇藿常不充。
去去莫复道,沉忧令人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随风飘转的蓬草离开原来的根,跟随着远风飘荡。
谁料又被一阵旋转的狂风举起,一直朝上吹向云层。
飞得越来越高没有极限,浩渺天路哪里才是尽头?
而有些游子就好像这无根的蓬草,大好身躯捐给远方军营。
粗麻制成的短衣难以遮掩身体,难咽的野菜也不常供应。
算了吧,就不要再提起,沉忧只会让人更加衰困。
注释
转蓬:随风飘转的蓬草。
飘飖:形容举止轻盈、洒脱。
回飚:亦作“回飙”。旋转的狂风。
毛褐:粗麻制成的短衣。
薇藿:薇和藿。贫苦人用以充饥。
简析
《杂诗·转蓬离本根》是一首五言古风。诗的前六句写转蓬,句句写转蓬,句句隐喻诗人自己,喻体和本体结合得十分紧密,借对天路高远无极、转蓬漂泊无定的悲叹,抒发诗人对前途的迷惑和茫然;而后由转蓬自然过渡到游客子,展开对这一形象的具体描绘;末两句借用乐府诗的套语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沉痛忧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。这首诗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,更重要的是从一个侧面呈现出离乱时代的社会全貌。
赏析
前六句写转蓬。转蓬,又名飞蓬,是一种菊科植物,蓬花如球,遇风辄起,随风旋转,故而得名。“转蓬离本根,飘摇随长风”二句便生动地刻画出转蓬的这一特征。从随风飘摇又引出三、四二句:“何意回飚举,吹我入云中。”描写转蓬蓦然被一阵旋风卷入高空的情形。如果说前两句还只是隐喻了作者迁徙飘荡的身世的话,那么这两句从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,从“何意”所流露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中,已然不难看出在转蓬的遭遇中,融合着作者的独特感受,寄予了他对命运不能自主的嗟叹。接下来的二句:“高高上无极,天路安可穷?”更显然是借对天路高远无极、转蓬漂泊无定的悲叹,抒发作者对前途的迷惑和茫然。以上六句,句句写转蓬,句句隐喻作者自己
曹植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,建安文学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为陈王,去世后谥号“思”,因此又称陈思王。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、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,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的评价。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苏轼三人耳。 179篇诗文 712条名句
卧薪尝胆
《史记》〔两汉〕
勾践之困会稽也,喟然叹曰:“吾终于此乎?”种曰:“汤系夏台,文王囚羑里,晋重耳奔翟,齐小白奔莒,其卒王霸。由是观之,何遽不为福乎?”吴既赦越,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曰:“女忘会稽之耻邪?”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,折节下贤人,厚遇宾客,振贫吊死,与百姓同其劳。
凤求凰
司马相如〔两汉〕
有一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(一作:有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)
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
凤飞翱翔兮,四海求凰。
无奈佳人兮,不在东墙。
将琴代语兮,聊写衷肠。
何时见许兮,慰我彷徨。
愿言配德兮,携手相将。
不得於飞兮,使我沦亡。
凤兮凤兮归故乡,遨游四海求其凰。
时未遇兮无所将,何悟今兮升斯堂!
有艳淑女在闺房,室迩人遐毒我肠。
何缘交颈为鸳鸯,胡颉颃兮共翱翔!
凰兮凰兮从我栖,得托孳尾永为妃。
交情通意心和谐,中夜相从知者谁?
双翼俱起翻高飞,无感我思使余悲。
淮阴侯韩信
《史记》〔两汉〕
太史公曰:吾如淮阴,淮阴人为余言,韩信虽为布衣时,其志与众异。其母死,贫无以葬,然乃行营高敞地,令其旁可置万家。余视其母冢,良然。假令韩信学道谦让,不伐己功,不矜其能,则庶几哉,于汉家勋可以比周、召、太公之徒,后世血食矣。不务出此,而天下已集,乃谋畔逆,夷灭宗族,不亦宜乎!